成都地铁三号线工地发现古墓出土两样文物轰动中医界
老官山经穴髹漆人像共有白色线条29根,其中三根环绕胸腹部,分别位于躯体前乳根水平,季肋水平和脐下水平的白线绕身体一周,乳根水平,季肋水平分别为脊柱两侧纵行线条中分出,先前环绕一周。
成都工地发现古墓,考古队赶来抢救挖掘,出土两样文物轰动中医界
成都老官山汉墓是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之所以能入选这一考古界的奥斯卡,凭借的就是其出土文物中两件改写中国医学历史的文物——医学竹简和人体经穴髹漆人像。
2012年,成都市为进行市容建设,开始了地铁三号线的维修,在修至军区总医院老官山段时,施工人员挖出了古墓,工程被迫暂停,四川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展开了抢救性发掘。其中发掘过程中出土的大量医学竹简证明了墓主人可能是西汉一位医生,更有可能是先秦扁鹊派的传人。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寥寥几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先秦时代神医扁鹊的形象。不过在历史上扁鹊究竟是确有其人还是凭空捏造,是个人还是一类医学门派的统称,一直众说纷纭。
而老官山汉墓出土的920只医学竹简中,多次出现了一个叫“敝昔曰”的词,经过考古人员的验证,“敝昔”二字就是古代“扁鹊”二字的通假字。这些竹简是属于扁鹊派的医书。
在所出土的竹简中,分别有篆书和隶书两种文字,字迹也不尽相同。可以看出这批竹简并非来自同一年代,同一人所写。古代医生师徒相传,父子相授,这些竹简应该就是墓主人所继承的这一医学门派由先秦传至汉代的医学宝籍。
过去一直认为,中医临床辩证体系的成要追溯到东汉《伤寒论》,先秦时期的医学不过是为中医理论奠定基础。而这批竹简中不但记载了扁鹊及其弟子的实战案例,还包括了如何诊脉,如何色诊,如何针灸的操作经验。
记载的病名总数超过了200个,包括内外妇女儿童五官科等疾病,还有十余种疾病的治疗处方,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超高的辨医思维。这些竹简的发现,将我国中医临床辨证体系早推到战国时代。
而在M3墓室中出土的人体经穴髹漆人像,高约14厘米,四肢俱全,五官明显,身体上用白线标注出了经络的走向,关键器官处也标注着“心、肺、肾、盆”等字样。这件人像,应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
老官山经穴髹漆人像共有白色线条29根,其中三根环绕胸腹部,分别位于躯体前乳根水平,季肋水平和脐下水平的白线绕身体一周,乳根水平,季肋水平分别为脊柱两侧纵行线条中分出,先前环绕一周。
位于脐下水平水平的白色线条环绕身体一周,其运行轨迹与《难经·二十八难》中记载的脉络走向近似,有一根呈现出倒U型的白线分布与胸腹部,其所代表的脉络有待考证。
还有一根纵行线条位于身体胸腹正中,其循行轨迹与《难经·二十八难》中的任脉循行轨迹一致。剩余二十四根白线与《灵枢·经脉》十二经的脉络分布相似。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有史料来看,汉代及以前的文献,包括马王堆出土的帛画,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医简以及《内经》中《灵枢·经脉》关于经络的记载,林林总总加起来不过1600余字。
经脉未及内脏,无脉络的教诲,缺乏直观感。而现代人根据古籍中记载的文字制作的人体经脉图或实物图,由于缺少直观参照物,一些经脉具体循行难以明确。
此次老官山汉墓实物出土,人体经络面貌更为直观,可与文献记载对比,对于中医源流及其流派的问题意义重大,起到了填补空白和映证的作用。
- 上一篇
成都发掘出200余座崖墓群,见证汉晋南北朝的丧葬习俗
崖墓中,出土器物丰富,宝藏品多多,这些随葬品都反映当时的丧葬文化。例如其中一间墓窟:在墓道尽头有雕刻着汉阙,在那时是“天门”的象征,通过一个1.3米高的墓门,墓室的右手边还有伏羲女娲造像,这些都反映出汉代比较信奉升仙思想。其他墓穴中:陶仓、陶猪、陶狗、陶鸡等随葬品都存放在里面。而从这些随葬品可以看出那时每户人家的经济水平:有钱人的墓穴还能看到青铜朱雀,龙虎纹镜、花卉文镜等等稀世珍品。
- 下一篇
“考古界奥斯卡”,成都地铁三号线出土近千枚竹简揭秘失传千年的医书
考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现文物,考古学家重视文物也是希望能从这些文物的身上发现一些历史价值,成都丧葬服务,丧葬一条龙服务价格,家庭殡葬服务,武侯丧葬一条龙,双流丧葬服务,所以在考古学家的眼中,竹简的价值远远高于那些金银玉器。在整座古墓中一共发现了将近一千枚竹简,当时竹简上的字已经模糊不清了,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复,他们相信在这些竹简上的记载会有惊人的发现,在经过几个月的修复还原之后,专家将竹简上的字都拓印下来,这些竹简上面记载的竟然是几十本医术,这些医术已经失传千年,当时竹简一经翻译问世,在考古界和学术界立马引